齐声众口NO.34 | 百康特:骨科转战牙科 信念引导未来
骨科领域和植体领域有着很多相通点,对表面处理技术和精度把控都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很多从事骨科器械的企业往往都会凭借着骨科产品经验加码口腔赛道,我们前两篇介绍的威高和创英种植体均是如此,而我们今天要讲述的百康特植体则是由曾担任康辉控股公司CEO的杨利波在口腔领域推出的国产植体品牌(创生、康辉、威高曾为国内骨科医疗器械领域本土公司三巨头,后康辉被美敦力收购,创生被史赛克收购)。
入职康辉医疗
协助企业快速裂变扩张
根据公开资料,杨利波1988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 后又获得美国国际管理和金融的MBA双学位,曾先后就职于中石油、斯伦贝谢等世界500强企业,2000年开始在强生公司担任部门经理,在医疗器械领拥有丰富经验,2005年作为职业经理人,受邀担任康辉医疗的CEO。
百康特董事长杨利波(曾任康辉医疗CEO)
与威高和创生相似,康辉医疗也是从土生土长的小规模作坊开始发展,1995年在租用的民房里从加工骨科医用螺钉起家,后由于脊柱产品和髓内钉系列产品的研制成功,而迅速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到2005年公司纯利已达到2000万元,股东分红丰厚,与当时同扎根常州的创生被誉为“常州姐妹花”。
虽然当时康辉看起来形势大好,但实际已经面临了很大的发展瓶颈,传统式的家族型粗放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支撑企业的后续发展。创始人蒋谊康个人只占康辉医疗很少量的股份,公司大大小小有十几个股东,做决策往往各执己见,每个股东又都安排了不少亲戚朋友在公司任职,导致企业执行和管理运营稀稀拉拉,无法实现长远发展,更难以实现上市目标。因此,康辉的创始人蒋谊康排除众多异议,引入了“空降兵”杨利波担任公司CEO,全面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
杨利波接管康辉医疗后,大幅度实施管理层革命。从2006年开始,经理人团队完全接管康辉的管理,原有管理层几乎全部退出“舞台”。同时,公司先后引进来自世界500强的中高层管理人员30余名,规划产品的生产和研发,优化市场营销及海外业务,并部署了上市计划。
针对股权分散的问题,杨利波发挥其资本运作的强项,从2006年到2010年,四年间进行了三轮融资,先后引入IDG、TDF、SIG、鼎晖等全球领先的投资机构,让康辉从之前股东分散的局面,转为VC控股,并且拿出了总股本的15%,在企业内部实行人才激励。
注:(1)IDG指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nternational Data Group),是全球知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公司创建于1964年,总部设在美国波士顿。IDG资本于1993年起率先在中国开展风险投资业务,专注于投资中国技术型企业以及以技术和创新为驱动的企业。
(2)TDF(华盈基金)成立于2000年,是中国最早一批的风险投资公司,一直深耕在中国创业市场,专注早期和成长期的优秀企业,投资领域包括互联网科技、消费升级以及医疗健康等。
(3)SIG(海纳亚洲创投基金)是总部设于美国的全球领先的量化交易金融公司,拥有独有的创新、严谨的交易理念和技术,是高性能、低延迟交易的全球领导者和创新者。2005年进入中国,以自有资金投资中国的创新公司。
(4)鼎晖投资(CDH Investments)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前身是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直接投资部,由吴尚志、焦震等六位创始人,联合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有限公司、中国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和苏黎世保险资本集团创立,拥有私募股权投资、创新与成长、地产投资、夹层投资、财富管理、证券投资六大业务板块。
(5)Vivo ventures(维梧资本)成立于1996年,总部设在美国,专注于医疗健康领域投资。
经过现代化改造,原本迷茫中的康辉医疗有了更清晰的发展目标、企业使命、公司文化及战略规划。4年之后,现代化公司制度结出了硕果:2010年,康辉医疗在纽交所上市,募集到6842万美元。同时,康辉医疗还走上了国内并购、全球扩张的高增长之路,并在当年取得1510万美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2.9%。2012年康辉以8.16亿美元被美国医疗巨头美敦力公司并购。
康辉团队敲响纽交所开盘钟(左一杨利波)
借助骨科优势
进军口腔植体
杨利波对国内口腔植体市场的思考和布局起源于其在强生集团任职期间。2001年,杨利波首次接触到了口腔植体领域,凭借着职业的敏锐性,他立即对口腔植体在国内的发展前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先后走访多名国内口腔专家讨论国产植体的可行性,但所有专家都给他泼了一盆凉水,认为口腔植体领域技术壁垒高,国内市场已被国际品牌垄断,国产植体要研发很难绕过国际产品的专利权。
虽然首次市场调研出师不利,但杨利波并没有放弃国产植体的梦想。2005年,他入职康辉担任CEO,在和公司研发团队研究讨论后,认为制造出国产植体并不是空中楼阁,也不存在技术屏障,而且康辉已经具备骨科产品的经验,在表面处理和精度方面都能把控的非常出色,同时,国外产品所谓的专利权也大都即将过期,研发国产植体时机已经成熟。
2007年,杨利波创立了百康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专注于口腔种植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了打造能媲美国际一流产品的民族品牌,公司从成立之初就树立以品质为上的宗旨,所有的生产设备和检验设备都采用欧美进口的最先进的设备;原材料采购自德国萨普(ZAPP)集团,与士卓曼是同一家原材料供应商;在产品上市前会通过各种测试不断的去检验然后改善,循环往复,直到达到甚至超越欧美一线品牌的标准。
当总结企业的发展历程时,杨利波如是说,“牙科产品相对于骨科,精度要高得多,品质不过关,产品不会长久。任何条件下,产品的品质是第一位的,要做优质的产品,高品质、高标准、价格亲民,让老百姓都能够接受,患者、医生、厂商都能受益,都是赢家。所以我们的口号是Benefit More People”。
借助康辉的成功经验和成熟的管理团队及研发团队,百康特经过四年的辛苦研发,2009年发布首款BC龈水平种植体,随后于2013年和2017年陆续推出BC骨水平种植体和BV骨水平种植体。
在营销策略上,针对当时国内市场对国产植体品牌认可度普遍不高的现状,百康特创新思路,采取先国外后国内的销售策略,先用高品质赢得国际声誉,再用载道口碑打开国内市场。为了迅速打开国际市场,考虑到欧美地区的医生对士卓曼(ITI)系统最为熟悉,不会轻易改变手感,因此最初百康特产品全系按照士卓曼(ITI)系统标准生产,以方便国外医生的操作,同时坚持自主研发和创新,收集市场信息,不断累积临床案例数量,改进产品系统,更好地满足医生和患者的需求,慢慢凸显产品质量和更佳的性价比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获得了很好的口碑。国际市场打开后,公司通过国外展会/专业会议的宣传,让国内采购商和医疗机构逐渐认知和接受品牌,同时公司根据国内市场需求,及时推出了仿奥齿泰产品系列,逐步在国内打开了销售局面。目前,百康特已先后取得欧盟CE、美国FDA以及澳大利亚TGA、加拿大CMACAS等多个地区的认证,销往海外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植体市场也已经占有一席之地。2023年1月,首次国内种植体集采开标,百康特植体以630元/套的价格在四级纯钛种植体A组竞价单元中排名第一拟中选,凸显了产品实力和性价比优势。
推陈出新 品类齐全
百康特种植体采用四级纯钛材料,亲和性好,可有效减少排异反应;表面采用S.L.A处理技术(大颗粒酸蚀喷砂),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骨结合能力;型号丰富,包括BC龈水平种植体系列、BC骨水平种植体系列、BV骨水平种植体系列,可解决不同的适应症状需求;采用螺旋式螺纹设计,增强稳定性,有效防止细菌感染,形态多样化,既有锥柱形也有圆柱形,对于一些即刻种植等治疗都比较适用。
百康特BC龈水平种植系统:经典的种植体形态,专为一期手术而设计,可以简化操作并降低治疗的复杂性,不止可以实现骨维护,还保护了种植体周围的健康;采用八角内连接,8度莫氏锥度连接,1~1.25㎜ 的螺纹间距;提供三种类型选择,包括标准种植体,标准美学种植体以及即刻种植体。
百康特BC骨水平种植系统:采用十字锁合连接,适用于上颌、下颌所有缺齿部位的功能性与美学性修复;提供圆柱状和锥柱状种植体可供选择。
百康特BV骨水平种植系统:采用六角连接(区别于BC系统的八角连接),螺旋式螺纹设计加强了自攻性;平行性的表面接触,拥有更好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螺纹松动;拔插式携带杆设计,直接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提供锥柱状和超宽种植体可供选择。
结语
在种植体单元的品牌故事环节,我们选择重点介绍了威高、创英和百康特国产植体,因为这是昔日三大本土骨科巨头威高、创生(团队)、康辉(团队)在口腔植体领域的拓展。他们曾经在骨科领域齐头并进,如今不约而同地选择口腔植体作为企业重点布局方向。凭借丰富的骨科产品经验和后续研发,他们所创建的国产植体品牌均已在国内及海外市场有所突破。国内口腔市场还处于早期阶段,国产植体替代还需要更多的沉淀和积累。勇者无惧,智者无忧,行者无疆,祝愿这些优秀的本土企业越做越好,以创建优质的国产植体品牌为己任,Benefit More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