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声众口NO.32 | 威高集团:不忘初心 逐梦前行
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行业,当世界顶级巨头们为市场争夺得头破血流时,有这么一家中国企业,从一家生产输液器的村镇小厂做起,始终以改善国民健康、打破国外垄断为己任, 强化技术创新,夯实质量底线,逐步发展成为国内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行业龙头企业,全国医疗器械行业唯一入选“中国企业500强”,在全球医疗器械前15大细分市场中进入11个领域。
这就是威高集团,一家在孜孜不懈地进位攀高中守护初心的医疗器械和医药创新型企业。
福利院院长开启创业路
创始人陈学利是威高集团发展史上的关键人物,山东威海人。出生于50年代初的陈学利虽然个头不高,学历不高,但脑子活,热心肠,23岁那年,陈学利成为威海市王家钦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修水塘、办工厂,增加集体收入,十里八乡没人不知道陈学利的名字。
38岁时,陈学利成了田村镇福利院院长。看到老人们每月只有5元钱生活费,生活过得十分凄苦,不落忍的陈学利下决心要为福利院创收,改善老人们的生活。
1988年的苏州行,让陈学利接触到了一次性输液器,也第一次听说了医用高分子材料。回来后,陈学利便从镇上借来2.5万元周转金,成立了国营山东威海医疗器械厂一分厂,这便是威高集团的前身。
第一批工人只有30多人,每天挤在20平方米的车间里组装输液器。建厂当天,陈学利写下八个字——“开拓创新、求实巩固”。他说:“小厂子也要有大志向,也得有战略格局。”
1990年,初具规模的威高遇到了资金瓶颈。听说俄罗斯有“易货贸易”,陈学利二话不说就去了。在俄罗斯的73天里,连一句外语不懂的陈学利用100万支输液器和100万支注射器换来了200吨化纤、800吨树脂等原材料,淘来第一桶金。
1996年,威高集团销售收入就突破1亿元,但创业并非一帆风顺。2001年,改制后的威高集团用积累的上亿资金建设了新的工业园,以图继续发展壮大,但新建厂区电缆短路引发火灾,刚投产不久的厂房、设备在这场火灾中被烧了精光,威高因此损失了8000万元。
站在一片废墟中,陈学利眼神凝重,看到新建车间被烧得一干二净,他的第一想法是——要不,就这么算了吧,但当他看到等在路边掩面哭泣的员工坚决追随时,又痛下决心开始自救。
没有生产线,陈学利便租下小企业的同类产品生产线,24小时不停歇地生产。没有宿舍,陈学利便和员工就挤在四处透风的砖坯晾晒屋,用麦草木板铺床。
一边昼夜不停的组织生产,一边马不停蹄的筹集资金。凭借信誉,陈学利筹得了大量资金和设备。4个月后,新厂房重新投产,威高再次创造了奇迹,当年不仅没有亏损,销售收入还同比增长37%。
威高集团创始人陈学利
坚定转型
成就800亿威高系
凭借着注射器、输血器、输液针等一次性低值医疗耗材产品,陈学利带领威高集团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但他深知这些产品普遍毛利率低,如果技术壁垒不高,发展下去就无前景,只能陷进价格战恶性循环,必须要狠抓自主研发,创新和人才是关键。
1999年,威高医用高分子研究中心在长春成立。第二年,时任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应用研究室主任的殷敬华被请到威高兼任总工程师,在全国开创了研究人员在企业挂职的先河。
殷敬华的到来,直接催生了静脉留置针的国产化。以前,使用传统的一次性输液器,每次输液都要刺穿血管一回。而威高研制的静脉留置针,像血管一样柔软且有“温度”,一次穿刺血管后,套管可以在体内留置数天。如今,国内每5根静脉留置针中,就有一根来自威高。
威高静脉留置针
一方面对传统输注系列产品升级研发,一方面开始瞄准高值医疗耗材和设备。
2002年,陈学利到美国谈项目,美方负责人因为第二天要做心脏支架手术而终止洽谈。好奇的陈学利要求一同前往,整场手术仅用了两个小时,洽谈在第二天继续进行。这件事对陈学利的震撼很大,也下定决心将心脏支架作为威高集团“往高处走”的第一役。
当时,我国心脏支架还依赖进口,一个就要5000美元。陈学利决定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心脏支架系列产品,他辗转多个国家寻求技术。经过一系列反复试验,威高自主创新研发的心脏支架终于在2005年上市,价格比国外降低了三分之二。
紧接着,威高又开始进军骨科植入、血液透析、手术机器人等多个领域。
在骨科植入领域,威高集团于2005年成立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布局主要为脊柱类、创伤类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定位国内中高端市场。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威高骨科已成为国内骨科植入物领域产品种类齐全、规模领先、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之一,在整体骨科植入医疗器械领域市场份额位居国产厂商第一、全行业第五,各细分领域均排名靠前,实现了对脊柱、关节、创伤业务的全面布局。
威高骨科主要业务产品
在血液透析产业,威高集团于2004年成立山东威高血液净化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如今威高血液已发展成为国内血液净化市场龙头企业,在血液净化领域各主要赛道均处于领先地位——透析器和血液管路市占率均位列国内第一,血液透析机市占率位列国内第二,国产厂商第一。透析器也叫人工肾,直到20世纪初,其血液净化器中的纤维材料一直依赖进口,高价透析器加上其他耗材等费用,让绝大多数患者无力承担。威高集团的技术突破让中国成为第四个掌握透析器核心技术的国家,使国内患者单次治疗费用降低三分之一。
威高血液透析器和血液透析机
在高端前沿的手术机器人领域,威高集团于2015年成立山东威高手术机器人有限公司,正式宣布进入手术机器人的发展行列。凭借着多年的医疗器械制造经验,以及团队的人才数量,威高妙手微创手术机器人横空出世。2021年10月,威高自主研发的妙手腔镜手术机器人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成为国内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腔镜手术机器人,既一举攻克了被国外垄断20余年的技术难题,又成为世界上首台完成5G远程腹腔镜手术的机器人。
威高妙手腔镜手术机器人
发展至今,威高集团已进入了11个全球医疗器械的细分市场,其布局涉及临床护理、骨科、血液净化、药品包装、医疗介入、手术机器人、医学工程等产品线,已有3家上市公司,其中威高股份(1066.HK)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威高骨科(688161.SH)2021年6月登陆内地科创板,再加上2018年收购的华东数控(002248.SZ),三家上市公司合计市值已过800亿元,威高血液也于2022年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2017年以8.8亿美元收购的爱琅医疗器械也正在考虑上市。2021年,威高股份营收131.52亿,基本达到了全球医疗器械TOP50的门槛(2021年,全球医疗器械排名第50名是英国的康维德,营收为18.9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26.62亿元)。
布局口腔种植体
对标世界一流产品
威高集团对口腔种植体的布局起始于2010年左右,种植体市场一直由欧美和韩系进口品牌主导,国产种植体起步晚,也面临着很多实际困难,但威高集团看好口腔种植在国内的未来发展,同时更秉承“做中国人用得起的医疗产品”的宗旨,开始着手对口腔种植体的研发和市场布局。
2011年12月,威高开始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市立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等单位对自主研发的口腔种植体进行历时5年的临床试验、应用。临床追踪记录显示,无一颗松动,无一颗脱落,无一颗发生种植体周围炎,颈部骨吸收为0.10mm,SD值为0.07,种植成功率高达百分之90以上,已经达到国际一流品牌标准。
2014年6月,威高牙种植体系统经过生物相容性评价、机械性能测试、动物实验及临床验证,顺利通过CFDA评审,取得了产品注册证。2016年底,威高启动牙种植体系统终身质保计划,成为首款终身质保的国产种植体系统。
威高种植体材质上采用四级纯钛材料,具备更好的稳定性与更高的机械强度,植体表面采用S.L.A处理技术(大颗粒酸蚀喷砂),呈现蜂窝状的多级孔洞形貌,可在愈合早期快速进行骨结合,让植体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骨结合能力,初期稳定性能更好,应用于低密度骨质优越性会更加明显。
威高种植体表面处理工艺
威高植体有WEGO和JERICOM两大系列,并有多种尺寸规格,以满足不同需求。两大系列均采用了平台转换、莫氏锥度连接、十字键齿抗旋的结构设计,既可达到良好的密封性,避免微渗漏,又将负荷均匀的分散于植体上,有效避免骨吸收,同时具有抗旋转功能。
威高WEGO和JERICOM牙种植体系列
威高种植体主体微锥形、体部切削刃、尾部圆弧尾设计,可以有效分散应力,保持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并避免骨损伤。
威高颈部双微螺旋
2023年1月,首次国内种植体集采开标,威高种植体在四级纯钛种植体系统A组(需求前90%)甲类中标,彰显了产品的实力和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后期有望借助集采东风与更多的医疗机构展开合作,提高品牌影响力。
结语
走过三十余年风雨,从福利院的小作坊起步,威高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横跨多个细分医疗领域,拥有多家上市公司的国内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行业龙头企业。但这不是句号,“要将威高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医疗器械和医药创新型企业,进入世界500强,用‘中国标准’来提塑行业高度”,这是威高集团的梦想,我们相信,在追求卓越中自强不息的威高集团,明天将以更深厚的积淀为梦前行!